當吳若石神父將「足部反射健康法」引進台灣時,因為對中文的理解還不夠好,對「Reflexology」這個英文字詞找不到合適的中文翻譯,人們只見到這種健康法是在腳上摸摸按按,於是媒體在報導這種新式健康法時,就使用「腳底按摩」一詞;此稱呼也廣泛地被一般人使用。其實「足部反射健康法」是反射療法,並不屬於按摩(massage)的範疇。

 

直接在痠痛的部位,施以按、摩、推、拿等手法,以解除肌肉的痠痛狀況,稱為「按摩」;在足部刺激反應區施作足療,以解決身體、四肢、臟腑及其他組織相關問題,才叫作「反射療法」。兩者之間手法不同、施力不同、施作位置不同、目的也不相同。

Morbi vitae purus dictum, ultrices tellus in, gravida lectus.

作者

腳丫編輯部

日期

2021 年 3 月 30 日

作者

腳丫編輯部

日期

2021 年 3 月 30 日

部反射健康法(Foot Reflexology Therapy)的目的,是協助身體盡量恢復整體運作功能,並藉此加強身體整體與生俱來的自癒能力。

世界上的反射學專家們普遍共識是:反射學(Reflexology)和按摩(Massage)是完全不同的領域,不應混淆。反射學的區域狀反應區,不同於經絡學的點狀穴位;但同樣獲得專家、學者們的肯定。

而吳若石神父足部反射健康法(Father Josef ‘s Method of Reflexology,以下簡稱FJM)強調的是,除了在處理一些特殊或緊急狀況時,需要對局部反應區先做處理外;相當重要的是依照順序完整的「整體施作」,於反應區上給予適當刺激,這是足部反射健康法的前提。

FJM強調非侵入式的方法,在膝關節以下的範圍,刺激反應區,使身體相對應的組織器官部位,協助身體獲得功能上的改善與復健,或緩解疼痛。所刺激的部位可能是手、腳等處,並讓身體各部達到深度休息的一種健康法。

 

足底反應區對應著身體整體

左右兩腳的反應區原則上應是左腳反應區反射身體左邊的組織器官;右腳反應區則反射身體右邊的組織器官。

然而,人體大腦皮質運動區的神經纖維,行經延腦下方時,形成一個交叉,再下行至脊髓的部位,然後由傳出神經傳送到肌肉等細胞組織;來自身體其他的部位的刺激訊息,經由傳入神經至脊髓往上傳至延腦,其神經纖維作左右交叉後,神經衝動再傳到視丘,上達大腦皮質感應區,因此在足部反應區上,會呈現左右交叉對應的現象。

FJM 反應區的對應,除了在足部對應到全身的組織器官外,還有上肢與下肢的對應。右手對應右腳,左手對應左腳;右手肘對應右膝關節,左手肘對應左膝關節;右肩胛骨對應右臀部,左肩胛骨 對左臀部;手掌對腳掌,手背對腳背。

二○一九年十月在高雄的FJM 課程中,一位來自雲林的學員,在騎機車到車站的路途中,不慎摔倒撞傷右小腿肚,沒有外傷也無骨折,只是肌肉挫傷無法行走。在課堂上FJM的學員們沒有放棄現成的實驗品,直接在他右小腿肚相對應的右小臂上,找到隆起的反應物。經按壓右手小臂的反應物後,慢慢緩解了他右小腿受撞傷部位的疼痛,隔天上課時已能正常行走。

 

FJM 施作區域連續性手法

把腳部依序區分為:腳趾部、腳內側部、腳背部、腳外側部,以及腳底部等五大部分。每一部分又區分為幾個小區域,逐次施作;容易幫助施作者完成整個足部反應區的施作。一個施作動作,可能 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反應區,而非針對反應區逐一施作,此即為區域連續性手法。五大部位依序處理的反射部位如下:

腳趾部:整個頭部的反應區

神經系統的最高級綜合中樞的腦部、五官反應區。細部反射區施作順序為:舌頭、大腦、血壓調整點、腦垂體、小腦、顳葉、額竇、脾經井穴、肝經井穴、胃經井穴、腎經井穴、膽經井穴、膀胱經井穴、頸部、眼、耳、脾經刺激點、鼻、下顎、上顎、牙齒、扁桃腺、頭夾肌、胸管淋巴(左腳)、右淋巴幹(右腳)、三叉神經、喉頭、顏面神經、頸部淋巴,以及部分斜方肌等反應區。

腳內側部:整條脊椎及脊髓神經所影響的組織器官

脊椎內的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部分,是腦與身體器官的神經連結線、雙向交通的管道。細部反射區施作順序為:頸椎、胸椎、腰椎、薦椎、尾椎、膀胱、尿道(陰莖/陰道)、子宮/攝護腺、尾椎、髖關節、坐骨神經、直腸、肛門等反應區。

腳背部:主要為淋巴反應區

細部反射區施作順序為:氣管、內耳迷路、腋下淋巴、上身淋巴、肋骨、腹部淋巴、軀幹淋巴、鼠蹊淋巴、輸精管/輸卵管、骨盆腔、淋巴等反應區。

腳外側部:主要為四肢反應區

細部反射區施作順序為:肩關節、肘關節、膝關節、卵巢/睪丸、尾椎、薦椎痛點、髖關節、坐骨神經、小腹肌肉放鬆區等反應區。

腳底部:主要為內臟及部分內分泌腺的反應區

細部反射區施作順序為:支氣管、甲狀腺、副甲狀腺、食道、痰好發區、斜方肌、肺、心臟、胃、 胰臟、十二指腸、腎、副腎上腺、脾臟、升結腸、橫結腸、降結腸、乙狀結腸、迴盲瓣(Ileocecalvalve)、直腸、肛門、骨盆腔、內器官反應區。

最後,施作左腳舒緩、右腳舒緩。

.

本文摘自《最新圖解FJM吳若石神父足部反射健康法:全新定位89處足部反應區,更易施作的人體自癒與保健醫典》吳若石、胡齊望著。

.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