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接受足部反射健康法感覺會痛,就是身體的某些組織器官發生病變或功能不足的現象。「痛」是身體在給我們發出訊息。不是愈痛愈好,受不了的痛會傷害身體,而身體能接受的痛,則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。
據反射學理論,在腳部反射區所產生的變化或異常,是相關器官或部位所產生的病變或異常的反映;而該器官或部位所發生病變之輕重或症狀之不同,反射區所產生的變化也不相同。
有的呈現沙粒狀,有的顆粒狀,有的塊狀,有的呈現條索狀或氣囊狀等,這些都是病理反應物。有人認為這些病理反應物是尿酸晶;有人認為是氣結;也有人認為是人體代謝後的沉積物;更有人認為是身體內的毒素。凡此種種說法,在沒有科學證據支持下,我們都持保留態度。
古代中醫學家認為:「有諸內者,必形諸外。」也就是說身體有病痛時,無論是那一部分組織器官發生病變,或是功能失調,都會影響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,進而發生病理變化,影響臟腑氣血的不足或有餘,透過經絡反應到身體表面,產生酸、麻、脹、痛、癢等病理現象。
接受足部反射健康法時,就可以從足部察覺得到這些反應,一般人接受足部反射健康法感覺會痛,就是身體的某些組織器官發生病變或功能不足的現象。
在西方醫學眼中,人在虛弱時,生物電能量就會降低。如果某一個器官的生物電能異常,將會導致相關的病理反應區「痛閾ㄩ丶」降低,也就是說,在足部刺激該器官反應區會感到痛。每個人對痛的反應感受不一。一般而言,健康的人痛閾高,疼痛的忍受度高;生病的人痛閾降低,會比較敏感怕痛。
吳若石神父經常在長濱天主堂,對接受足部反射健康法的人說:「痛是好事啊!」因為「痛」是身體在給我們發出訊息。當然不是愈痛愈好,受不了的痛會傷害身體,而身體能接受的痛,則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。
接受足部反射健康法時,身體會給我們各種訊息,痛只是其中一種;癢是最輕微的一種反應,告訴我們狀況輕微;而脹、麻的感覺則表示狀況愈來愈嚴重;「酸」則是告訴我們已經在反應區找到病理反應物;痛則是清楚的告訴我們,這個反應區器官可能發生了病變或是功能失常了。「痺」則是一種較複雜的訊息,因為患者大多無法清楚的表達那是什麼樣的感覺。跟麻不一樣,也不是痛。實務工作中,最令人擔心的其實是這一種感覺,以及混亂的感覺反應。
曾經有一位28歲的男性,在早晨盥洗後,突然左半身不能動彈,經檢查不是腦中風,也不能確認頸椎有什麼問題。四個月後接受足部反射健康法,發現他所表現出來的反應,就是感覺混亂。
經過二次施作後,才正式的感覺到痛。這位大陸河北青年的母親,學習了這個健康法之後,長期為兒子施作。在母親的愛心和耐心調養下,年輕人有了正常的施作時感覺反應,兒子的「痛」成了母親的欣慰。
一個月後,兒子的手雖然仍不能有效運作,但已能行走。由此可知,接受足部反射健康法 時,身體有正確的反應(包括痛的反應),是多麼重要的事啊!
本文摘自《足療自癒:吳若石神父足部反射健康法》吳若石、胡齊望 著。
圖片來源:photoA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