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確的足部保健,讓你重拾人生「好腳色」
足部基本保健的重要
有健康的腳,才能走出健康人生,足部不良於行可能是天生、疾病、意外、退化或老化。但是正確的保健衛教,仍可使人重拾人生「好腳色」。
「沒被看見」的足部健康
深耕於社區服務的居家護理師,常會發現一直「沒被看見」的足部健康問題,到居家訪視個案時,發現有80% 的個案,腳都有龜裂、趾甲增厚、長趾甲、趾甲嵌入症、老繭皮、雞眼、趾甲疾病與變形等問題,甚至趾縫出現傷口感染。不過,家屬通常都不知如何處理,或是不會特別處理。誰會需要足部保健呢?
□ 有腳的大多數人
□ 有趾甲問題或關節畸形的年輕人
□ 各種原因無法碰觸到自己雙腳的人
□ 無法自我照顧的老年人
□ 患有各種疾病,如:糖尿病、乾癬或動脈硬化之人
隨著人口老化及照顧服務需求多元化,為因應失能、失智人口增加所衍生之長照需求,行政院於二○一六年十二月核定「長照十年計畫2.0(簡稱長照2.0)」,並自二○一七年一月起實施「長照2.0」,首次將「預防及延緩失能(智)服務」納入國家計畫,二○一七年衛福部補助研發之本土性方案其中之一,就是「足部護理」,二○二○年共培育了十位師資、三十位指導員與三十位協助員,以更社區化的方式,進行教育宣導推廣。對於複雜足部與健康議題,未來也將培育居家護理師相關知識技能,以因應社區民眾需求。
.
足部健康的評估
請問你買鞋子,是為眼睛而買? 還是為腳的需要? 如果是後者,你又如何知道或判斷自己的需要? 如果鞋子或襪子穿得不對或不合腳,所造成的影響小則疼痛,大則腳趾變形。評估足部健康狀況及其在家庭護理中的自我保健活動,芬蘭學者發展出適合護理人員使用的足部健康評估表(Foot Health Assessment Instrument, 簡稱 FHAI)。
FHAI 由二十三個項目組成,分為四個類別如:皮膚健康、趾甲健康、足部結構和足部疼痛。足部健康評估表(FHAI)是於居家護理人員訪視個案時使用,透過評估足部健康狀況,幫助護理人員更早識別出可能對足部健康造成的威脅,可以開始介入預防措施,防止問題惡化。該評估也使個人的足部健康得以被記錄,定期監測;最終目標是幫助保持健康的雙腳,防止或降低足部問題所造成的影響,並提升對足部健康之重視。
評估表發展方向是為協助照護人員,增加對足部基礎評估項目之認識,進行足部高危險群篩檢,用以搭配足部基礎護理方案。若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或有潰瘍、傷口之個案,則建議進入下一階段更專業的保護性檢測「密西根神經病變篩檢量表」(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, MNSI), 視情況進行醫療轉介,使個案早期獲得治療。
FHAI 由二十三個項目組成,包括皮膚健康十項:腳趾之間的皮膚健康、皮膚狀況、皮膚顏色、雞眼或老繭、疣、裂隙、水腫、足底感覺、足背動脈脈搏和後部脛動脈脈搏;指甲健康五項:指甲長度、指甲厚度、指甲顏色、內趾甲和指甲切割方式;足部結構畸形四項:拇趾外翻、第五趾拇囊炎,小腳趾畸形和足弓;和腳部疼痛四項:腳趾、腳底、腳跟和腳踝的疼痛強度。每個項目都有一個結構化的多項選擇回應量表。
.
足部平時保健
腳,對於直立活動的人類來說,是與地面接觸、維持整個巨大身體平衡的重要部位;有了雙腳,我們才可以到處跑跳、與環境互動。腳的主要功能就是在我們走路、跑步動態動作時,在地面支撐我們的體重、維持身體姿態的平衡! 有了這些重要功能,就可以讓我們到處走動。
要維持健康的雙腳,可以每天先從足部基礎保健開始做起:
□ 建議洗澡時水溫適中,不要太熱。其實,平常淋浴就能讓我們的雙腳獲得適度的清潔囉! 泡腳只是讓雙足較為舒適,不過泡太久反而讓腳部皮膚更乾燥喔!

.
□ 有些人喜歡使用磨腳板(或浮石)來去除腳上的硬皮,但其實除了磨去硬皮的同時,也磨去部分的正常皮膚,導致硬皮增生感覺磨也磨不完。

.
我們在此,介紹一個便宜、又不傷害正常皮膚的去除硬皮小工具;噹、噹、噹! 就是我們平時清洗碗盤用的「菜瓜布海綿」!! 非常適合照顧我們的腳。
針對硬皮的部分,在淋浴時可坐在椅子上,用菜瓜布的那面輕輕搓洗,若皮膚比較柔嫩脆弱,則使用海綿的那一面來清洗;而針對指甲旁的硬皮,可以用軟毛牙刷輕輕刷洗。慢慢腳的硬皮就會離你遠去囉!

.
□ 洗完腳後,務必使用乾淨的毛巾擦乾(切勿與他人共用),尤其注意趾縫務必保持乾燥,避免黴菌滋生。
□ 修剪指甲時,先從邊緣剪起,順著指甲修剪,否則易造成指甲斷裂。修剪完後,針對兩旁的銳角,可以用磨甲棒將邊緣磨圓潤,避免刺傷指甲下緣的皮膚。

.
□ 如果皮膚太乾燥,則可以塗抹乳液。但切記不可擦到趾縫間,避免滋生黴菌。

.
□ 在寒冷的冬天,可以穿上襪子保護腳部,但注意襪子的鬆緊。穿上襪子後,腳趾仍可以自由活動,但也不可以太鬆,避免影響行走。
□ 記得穿上適合腳形的鞋子。若鞋子穿得鬆鬆的,造成腳部的摩擦,因而容易產生硬皮或造成足部的傷害。
每天記得檢查足部是否有受壓點、水泡、傷口、死皮、感染⋯⋯等。如果發現足部有問題,要找護理師進行提供評估、指導與預防保健喔!
.
本文/圖片由《未來健康 腳會說話》衛生福利部 授權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