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認為皮膚是全身最大的器官,現在最新解剖醫學顯示:連結貫穿全身裡裡外外的肌筋膜,才是全身最大的器官!
肌筋膜涵蓋人體全身及許多組織、器官,一旦減少彈性、失去水分、發生沾黏,影響也遍及全身。故放鬆肌筋膜可以釋放肌肉及結締組織裡的沾黏,增加血液、水分流入肌肉,產生更好的活動度,使身體恢復到最佳平衡狀態。
慢性疾病、疼痛與退化,皆來自於「筋膜沾黏」
健康的筋膜呈現規則的波浪狀,不健康的筋膜則是捲曲不一的不規則排列波浪狀。若身體因為持續勞動與壓力緊繃或是受傷、感染時,細胞的代謝物會逐漸累積在筋膜層,形成筋膜「沾黏」現象。當代謝物持續累積,沾黏的部位又無法化解時,沾黏的纖維就會越來越組織化 ,形成如同筋膜本身的結締組織,最終黏在一起。
.
筋膜沾黏會阻礙身體的代謝與免疫,細胞間的代謝循環也會因為養分與代謝物質無法順利交換,阻礙血管與神經的傳導,引發一連串的「阻塞效應」,如:疼痛、痠麻、發炎等症狀。中醫說的「氣滯」、「血淤」,也就是沾黏導致的血、氣代謝循環產生障礙。
肌筋膜系統又好像一條河流,流遍了全身所有的肌肉組織,當某一處脫水時,相鄰的肌筋膜也會日漸脫水。除了變得僵硬不靈活,原先單點的疼痛會漸漸擴大,變成多點或帶狀疼痛,甚至產生轉移痛。還可能進一步造成 久治不癒的疼痛,運動、按摩和復健都只能暫時緩解。
全身都可能發生筋膜沾黏,甚至目前常見的慢性疾病、疼痛與退化,起因都是細微的筋膜沾黏。
.
恢復全身健康的筋膜放鬆運動
此種放鬆按摩起始於希茲曼(Sue Hitzmann)開發之MELT 療法,以滾筒與自身重量相互配合,針對易慢性疼痛的部位執行擺動、施壓(按摩),讓身體部位於滾筒上滑動,並強調集中呼吸與攝取水分―讓水分再度回到脫水的組織,釋放長期緊繃、啟動自我療癒機制。
肌筋膜放鬆運動的目的:
.最佳化動能儲存容量
.讓伸展與張力更具彈性
.讓肌筋膜功能「零障礙」
.讓肌筋膜網絡與波形結構保持年輕
.讓肌肉與肌筋膜共同體能夠迅速再生
.提升自身免疫力
.
過去有些人建議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球來按摩筋膜,其實過硬或粗糙的材質,容易刺激筋膜裡敏感的神經系統,反而造成緊繃,達不到放鬆效果還帶來二度傷害!若使用一壓就變形的材質,又只能在皮膚表層滾動,實質效果有限!
而最近在歐美爆紅的軟木筋膜放鬆工具,材質源自南歐地中海國家。軟木為栓皮櫟的天然再生樹皮,有如人類皮膚般觸感柔順,每立方公分有高達四千萬個如氣囊般的彈性細胞體;無論是軟木球、磚、滾棒,都經真空擠壓技術,完全實心且具有80D 硬度。不只防滑、消臭、抗菌、吸濕,而且具有高回彈力及支撐力,能直搗深層肌筋膜的激痛點。透過來回滾動之後撫平肌筋膜,有效推移深層沾黏,間接平整包覆在裡面的肌肉及筋膜,平整之後的肌肉要伸長縮短就會流暢的多,對於快速舒緩緊繃及痠痛有實質幫助!
.
足底筋膜放鬆
在我們的足部,因筋膜沾黏在各處產生的常見病症,如:膝關節磨損、膝關節疼痛、足踝水腫、足跟骨痛、外翻拇趾、足趾疼痛、踝關節扭傷等。我們可利用適當的器材來進行自我筋膜放鬆,讓因生活造成的肌肉壓力得以舒解和放鬆,更能提升肌肉的平衡感和肌耐力。
有些人一早醒來,腳踩在地板上就一陣刺痛傳來,當心足底筋膜炎發作!除了穿高跟鞋,運動傷害或是肥胖的人也很常見出現這類問題,若長期漠視,穿鞋款式不改變或不做好足部保養,足底筋膜炎很可能隨時復發,甚至在跟骨長骨刺,而按摩則有助於增加腳踝的穩定度。
.
按摩步驟一:身體呈站姿,雙腳與肩同寬。
按摩步驟二:把球放置於腳底處。
.
按摩步驟三:從腳指頭下方的骨頭處開始縱向移動至腳後跟。
按摩步驟四:把球放置於大腳趾下的骨頭。
按摩步驟五:慢慢地移向腳掌外側。
.
按摩步驟六:慢慢地移向腳掌外側。
按摩步驟七:再往內回到大腳趾下的骨頭,來回完成橫向按摩。
.
.
本文摘自《軟木筋膜放鬆術》Sweet*慢走體適能 著。